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希臘怎麼了,我們來省思

希臘怎麼了,我們來省思
文/連志峰
印象中,西歐是富饒、文明,人民生活水準高,社會福利又好的地區。但近來一連幾個國家財政紛紛出了狀況。除希臘外,目前處於歐洲債務負擔重災區的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國的財政狀況也引起投資者關注,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的主權信用也受到投資者廣泛猜疑。西班牙主權信用評級前景被下調至「負面」,愛爾蘭、葡萄牙也遭下調的警告。尤其是希臘,希臘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度從半年前開始,深陷入一場史無前例的債務危機之中。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鑒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相繼調低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自此正式開始引爆出來。   截至今年初,希臘的債務高達2940億歐元,按希臘人口1100萬左右計算,每人均負債2.67萬歐元左右。為了阻止希臘債務危機蔓延,歐盟日前達成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的救助計劃。如此大規模的救助行動,可見希臘主權債務危機後面的潛在性危機有多嚴重。為了避免造成歐元區無法收拾的地步,歐盟再進一步宣布對希臘刪除百分之五十的負債,是否就可以終止希臘危機,尚待觀察。希臘危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離譜的社會福利是主要原因之一。
社會福利並不稀奇,差不多所有的歐元區國家都有,只是程度大小而已。而希臘的社會福利之多,只能用令人瞠目結舌來形容。譬如說,希臘公務員的未婚或離婚女兒,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後繼續領取他們的退休金。此外,希臘公務員準時上班是可以領取獎金的,當希臘公務員,真是太幸福了!另外希臘學生上大學也是免費;可是,這樣的幸福不是沒有代價的,就是會拖垮國家的經濟。強大的工會是希臘面對的另一大問題。工會的宗旨原本是代表工人向資本家或政府爭取利益,但也可能走向極端,變成勒索雇主的利器。希臘的工會就是如此。數十年來,希臘政府一直想要賣掉負債累累的國營奧林匹克航空公司,卻遭到工會的阻攔。後來終於脫售成功,但條件卻是提供高額賠償金和重新雇用4600多名職員。此外,希臘經濟結構相對比較單一,對旅遊業依賴很大,旅遊業產值約占希臘國內生產總值的15%,高科技產業並不發達,農業除橄欖油外,競爭力都不夠。希臘經濟如何走出金融危機並實現可持續復甦,也遠非易事。
   除非希臘人民嚴格實施撙節計劃,否則希臘政府大刀闊斧展開改革,勢必得罪其離譜社會福利制度的既得利益者。這也就是希臘政府遲遲不能下定決心的原因,因為這樣做絕對有可能使執政黨在下次大選中慘敗。另一方面,德國等歐元區富國也因為顧忌國民的反對,而在拯救希臘的行動上猶豫不決。希臘政府雖然已決定遣散三萬名公務員,及削減公務員的獎金,禁止提前退休,提高退休的年齡,控制軍費開支和增稅等,然而,希臘政府的削減福利和增稅的舉措在國內激起了大規模抗議及罷工,在國際上也未能平息市場的擔憂。投資者不願意購買其政府債券,從而使得政府更難以獲得償還債務的資金支援引爆希臘債務危機的導火索早在2001年就已經埋下,最後才由高盛公司引燃的。當時希臘剛加入歐元區,為了讓自己符合《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的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的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希臘跟美國高盛投資銀行合作,由高盛通過其設計的「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發行以虛構的匯率實際借給希臘10億歐元,從而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幫希臘在帳上美化,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隨著這筆債務到期,希臘政府面臨無法及時償還的困境。
這次危機也不僅僅是希臘一國的危機,而是涉及全球資本主義的總危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這次債務危機發生在資本主義陣營的核心區域歐元區國家,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自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先是美國次債危機爆發,美國金融機構出現困境,連鎖引發歐洲的銀行業陷入危機,政府不得不出手挽救這些金融機構,部分國家的金融機構的債務變為國家主權債務。既然主權債務危機源自次債引發的金融危機,主權債務危機是金融危機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分析主權債務危機的原因就要從次債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開始。
美國是次債危機始作俑者;近些年來,美國國內經濟增長主要就是靠消費帶動,消費一大部分就是靠消費信貸來支撐。但是透支未來刺激消費畢竟只是一種權宜之計,不具有可持續性。因為資本主義私有制基礎上的分配方式導致了貧富懸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必然導致大多數人缺乏足夠的支付能力,造成雖然有社會消費需求卻無足夠支付能力的矛盾。資本主義導致財富日益往少數人手裡集中,靠透支未來只能緩解一時而不可能根治問題,何況借貸總是要還的,靠借貸增強消費能力的群體收入並沒有增加,借貸本息一旦增加到一定臨界點,就會出現大量無法還貸的現象。美國近年來的房地產繁榮,也是很大程度上依靠貸款消費來支持的。金融機構為了獲利,發明了大量金融衍生品,將借款和借款擔保分離,並製作成不同的金融產品,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槓桿放大作用,投機現象嚴重,並且通過經濟和金融全球化,大量的歐美金融和投資機構都在投資美國的房貸金融產品,都是在靠房地產價格的不斷增長來切割成不同環節來獲利。當然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當房地產價格一旦漲價到一定水平就必然停止上漲甚至轉頭下跌,建立在價格上漲前提上來獲利的金融創新產品,馬上就成了滔滔洪水,讓歐美各大金融機構損失慘重,陷入了金融危機。這就是次債危機的由來。主權債務危機是次債危機演變而來的,主權債務危機要追根溯源同樣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導致的。
自2007年年底以來,發達國家的債務占GDP的比重已飆升了近21個百分點,美國外債占GDP的比重將達116%。IMF警告,有二十國發達經濟體到2014年的政府債務水平可能達到GDP的118%,也就是和現在希臘差不多的水平。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醫療水平的提高,60歲退休的老人活到了85歲,社會要再養他25年。而在這最後的25年裏,醫療花費會比他年輕的時候高出許多倍。這樣的花費,任何社會都難以承受,歐洲如此,美國如此,臺灣也如此。當然,大家都期望長命百歲,但龐大的政府福利開支,以債養債來籌措財源,不要說債務由後代子孫負擔,可能我們這一代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作者/慈濟技術學院會計資訊系副教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