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少說多做 拿出績效

少說多做  拿出績效

  孔子晚年收了一位弟子「子張」,他比孔子小四十八歲,是最年輕的門生。
  「子張」入門拜師求教,開門見山就直截了當聲明求學的目的是「干祿」,也就是如何做官。
  孔子因材施教,教導他為官之道:「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要多聽民意,對沒有把握的話要少說,既使要說也得謹慎,字斟句酌,少說少錯,以免說錯話惹風波。要勤走動探訪民瘼,對自己拿捏不當的施政,寧可審慎保留,切不可意氣用事,冒然去做,多做多錯。
  「少說少錯」、「多做多錯」,孔子傳授給子張的從政經驗,簡而言之就是:「謹言慎行」。
  少說話,並不等於不說話。但是,必須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有幾分事實,才能講幾分話。如果「說得多,做得少」,空泛而談,話說多了就會出毛病。
  對於少說多做,孔子也有獨到見解。他常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說話浮誇、愛批評詆毀別人,甚至終日抱怨不滿,一旦成了一個人的人格特質,肯定見棄於大家。
  施政必須先拿出績效,說話才擲地有聲。一天到晚高談闊論,天馬行空,只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愛耍嘴皮,鼓空聲高。
  有人「說得一口好菜」,有人「說得一口好球」,同樣有人「說得一口好政績」,這樣會感動人嗎?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