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守株待不到兔子

守株待不到兔子

  「守株待兔」的成語出自「韓非子」,本來是用以比喻一個人固執而不知變通,後來廣泛被引用解釋成「等待時機,希望不勞而獲。」
  有人形容「機會」是:「很多人追求,很少人擁有。」那麼,機會到底在那裡?有智慧的人說:「機會」是無色、無味,甚至是看不見的「無形」,就好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他就在你身旁,也許就在你的眼前,就在你的腳下。
  其實,大家都知道:「機會」的出現,大抵都是「偶然」,往往出其不意,「說時遲,那時快」,而且像曇花一現,稍縱即失。一個人想要抓住機會,達到成功的彼岸,就好比一匹飛奔而至的快馬,你若想馭馬奔向成功,就必須看準時機,眼明手快,抓住馬鞍,順勢一躍而上,然後巧妙運用技巧與功夫,將機會轉變為成功。
  三國演義裡,劉備三顧茅廬,對諸葛亮來說,就是一個大好時機;如果沒有這個機會,歷史很可能就要改寫。
  但是,機會歸機會,要是諸葛亮沒有真才實學,自己卻有兩把刷子,精闢入理地向劉備分析時勢,並提出「隆中對」,可能留備也不會被諸葛亮的見解所折服,當場敗他為軍師,從此登上政治舞台。
  所以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良機一輩子難得碰到一次,萬一錯過了,就不要怪自己一事無成。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先壯實自己,瞭解環境,注意局勢動向,緊盯機會,抓住剎那,明天才會更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