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政治

焦點、府會、民代、鄉市鎮、廣場

綜合

社會、一般、工商、生活、廣場

美食

餐廳、小吃、飲品、特產

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凡事都要從長計議

凡事都要從長計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處世行事,都要從長計議,不可短視近利,既要能明察事態的變化,凡事都要朝未來設想,短暫的停止,熟思遠慮之後,盼能多為後果計謀,或許明天會更好。
歷史記載,吳王「夫差」當年接受越王「勾踐」進貢美女「西施」後,吳國的謀臣「伍子胥」便看出越王進獻美女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因而擔憂吳王將栽在「美人計」上。居安思危,所以他力勸吳王,千萬不要貪迷女色,從此不早朝。
見微知著,以小見大。英雄策士謀大事、繪宏圖、打江山、坐天下,凡事都是思慮週密,擘劃長遠,縱觀全局,不可鼠目寸光,只盯住眼前的蠅頭小利,而不顧將來結局的利弊得失。
例如:一位血氣方剛的年輕小伙子,在夜店或網咖邂逅一位辣妹,就認為走運,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當他傾心墜入情網的時候,眼光只沈迷於她的美貌外表,而從不考慮她的品行、志趣、脾氣、生活習性、花錢習慣等等,也從來不去預想將來能不能愛家、持家、可以朝夕相處,百年好合。
逢場作戲,總是不能太當真。如果做事不能「立足現實,觀照未來」,最後的結果,往往無可避免悲劇收場。
「細水長流」、「永續經營」都是有長遠打算;倒是「今朝有酒今朝酒」總是走一步,算一步,對未來一無所知,迷迷糊糊,得過且過,最後仍是一無是處。
施政要有長遠規劃,要作山近程和中程的計劃。如果,光是在零星點子上,找重點作秀,博取掌聲,可能又要回到原點,重踏前人後塵,叫人失望了!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時事夫子與師道

時事夫子與師道
今天是教師節,慶祝活動目的在表彰教師的辛勞,但時至今日,不少教師對於這項神聖的工作抱怨有加,政府制定928為教師節,迄今才59年,而不到一甲子的時間,教師的屬性、任務與態度、思維已有180度的改變,何以致此,一言以蔽之,是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也。
  每年教師節活動不外乎舉辦慶祝活動、表揚績優、資深的教師,還有就是辦理祭孔大典等,但今年不少教師爭權益的事件卻躍上新聞版面,根據一項教師職場現況調查,有四成七的教師覺得工作壓力大,另有四成的教師想離職;教師工會指出,目前學校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行政雜事太多與來自家長、長官的壓力,是主要的原因。
  自古以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由於不僅是經師,更為人師,才受到各界的尊重,不過,時代在變遷,教師的工作已不是早期那麼單純,因此,身為教師要做的事情相對的也多了起來,但就因為如此,讓那些原以為到學校耍耍嘴皮就可坐領高薪的夫子們覺得工作愈難愈難做。
教師工作壓力大,是不爭的事實,但社會上哪個工作、哪個職務沒有壓力,只想把自己單純化的心態不難理解,但如果就因這樣想離職,我們只能說「請便」,因為排隊想要進來的人何只千萬人,如果說這個被認為是與世無爭的工作都無法勝任,那就去社會上磨練看看,如果說這個壓力會讓人得精神病,那就是抗壓性不足,也請早日去安樂園,免得再誤人子弟。
師道不被尊重,是環境使然,也是社會型態與價值改變的現象之一,在教師節的氛圍裡,有人想要獲得那份尊重,又有人急於爭取更多的權益,在撻伐師道無存的當前,是不是應該自忖一下自己的心態。

老農津貼加碼符合公平正義

老農津貼加碼符合公平正義
老農津貼加碼問題,藍綠在立法院展開攻防戰,民進黨以榮民提高就養金增加,直逼老農津貼加碼一千元的合理性,行政院長吳敦義說,照顧農民是天經地義,但必須全面考量農業政策,但為何榮民加碼就沒有這層考量,違反公平正義的思考昭然若揭。
如果增加老農津貼,會排擠其他預算,那榮民提高的津貼又是哪來的預算,政府高官對於「要不要做」的事情,總有一套說詞,只是任何說法與作為都必須經得起考驗,否則再怎麼自圓其說,到頭來也會被人看破腳手。
民進黨立委提出老農加碼一千已有多時,但政府加碼榮民就養金,說到卻馬上做到,由於老農津貼加碼,政府始終沒有明確表態,就連要參選副總統的行政院長吳敦義被問到此一問題時還是在打太極拳。
照顧農民是天經地義,但照顧老榮民也是於法有據,差別的是,提高老農津貼要考量農業發展與公平性,而為了不讓老農津貼輕易過關,農委會主委陳武雄更是跳上第一線說,過去的津貼補助,並沒有真正嘉惠到農民身上。
這又是什麼邏輯,津貼補助是最實質嘉惠當事人的方式,如果陳武雄的理論正確,那又何必提高榮民的補助,政府硬拗的背後,讓民眾看到的是顢頇與權力的傲慢。
政府圖謀大業,造福民眾是基本的精神,簡單的說,政府就是要圖利大眾,但執政黨一味只針對榮民釋出善意,卻未全面衡量民眾的感受,又提不出合理的解釋,不僅有失公平正義的原則,失掉民心向背顯然會得不到全民的諒解。

一招鮮 吃遍天

一招鮮 吃遍天
在「金庸」的「倚天屠龍傳」中,「倚天劍」和「屠龍刀」是兩件無人能與爭鋒的武器。即使是武功平庸之輩,一旦能將其中任何一件拿在手中,都會讓人不敢輕視。
可是,這兩件利器如果落在「不知此為何物」的人的手裡,不知道如何使用這兩把刀劍,就太蹧蹋了。
事實上,兵器千百種,只要使得上手,熟練了連樹葉都可傷人,此所謂「一招鮮,吃遍天。」
「莊子」這本書,就舉例說明兩位技藝超群的人的記載。
其中一位是當廚師的庖丁,只要給他手裡一把菜刀,舞弄起來就出神入化。
有一次庖丁為梁惠王宰牛,但見那把刀刷刷刷幾下,一頭龐然大物的牛,便肉是肉,骨是骨,皮是皮,解剖得乾淨俐落,所有的動作好像都有節奏感。特別是他手裡的那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宰過的牛少說也有數千隻,但是刀刃依舊是那麼鋒利。
而另外一位是匠石,專長是石雕藝術。匠石的一位朋友在自己的鼻尖上抹上白灰,那白灰薄如蟬翼,讓匠石把鼻尖上的白灰削掉。
匠石揮斧生風,三兩下子,白灰刮得乾乾淨淨,而且鼻子一點都沒受到傷害。
有特殊的看家本領,就可確保生存無憂。尤其是在現實社會,沒有特殊「兵器」在手,你就到處被人砍傷。
老祖宗告訴我們:「總有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這是最平凡又最實在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