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統日報有限公司.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和平路336號1樓之1 電話:038356141-3 hualien.info@gmail.com

政治

焦點、府會、民代、鄉市鎮、廣場

綜合

社會、一般、工商、生活、廣場

美食

餐廳、小吃、飲品、特產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說的比唱的好聽

說的比唱的好聽

  「石成金」是清朝康熙年間楊州人,為人風趣幽默,著有「傳家寶」四集等百餘種,尤其是「笑得好」裡有許多精采絕倫的寓言,膾炙人口,傳誦民間。
  「外表好看」說的是虛有其表,不講實效。
  有一位富翁請人喝酒,桌上食物一應俱全,簡直是「滿漢全席」,連水果點心都上了桌。可是,桌上的這些東西,都是用木頭雕刻後再塗上顏色而成。
  面對著席上美味佳餚,客人只能賞心悅目,卻無法果腹飽餐一頓。於是,客人紛紛抱怨:「這些東西雖然中看,卻不能吃!」富翁很爽快回答:「我只求外表好看,哪裡管它能不能吃!」
  另外一則寓言「人蔘湯」,描述一位富公子,有一天早上出門,看見一個窮人挑著擔子,倒地不起。他便向別的路人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路人說:「這個人窮得沒飯吃,體力不支,躺在地上歇息。」哪知富公子面無表情,只是淡淡地說:「既然沒有吃飯,為什麼出門時不先喝一晚人蔘湯呢?至少也可以撐個大半天。」路人為之氣結。這篇寓言,簡直是「何不食肉靡」的翻版!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類似前面兩則笑話的實景,真還不少。特別是政府施政,只圖政策外表絢麗,講究花架子漂亮,而不考慮實際效用,不注重民眾實惠,甚至有人一天到晚提「願景」,說得天花亂墜,卻一點動作都沒有,成果空空。
  一些高居廟堂之上的人,不問耕耘稼收,不知民間疾苦說的比唱的好聽,恐怕連一點比唱的好聽,恐怕連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了。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表面民主 實值霸權

表面民主 實值霸權

  東方森林王國按例要舉行「山大王」選舉,票選出下屆山大王。統管森林百獸事宜。
  這一天,天氣晴朗,由現任的山大王老虎主持選舉。老虎高高的站在突出的大石頭上,居高臨下,對下面的百獸講解選舉規則。
  老虎先是張牙咧嘴,長嘯一聲,再擺出素有的威風,用震天撼地的聲音,鏗鏘有力宣布選舉方式:
  第一、同意我繼續連任當山大王,就「哼」一聲,以表示反對。大家聽著:哼的聲音必須要大一點,我才聽得見是誰在表示反對。
  老虎說完話,怒目掃視全場一遍。
  百獸一看老虎這副兇狠威厲的可怕模樣,早已嚇得膽顫心驚,魂飛魄散。左顧右盼,沒有任何動物敢哼一聲。因為,上一屆選舉時,一隻山羊不小心咩了一聲,就被老虎當場吃掉。
  沉默了一陣之後,老虎眼見沒有誰出哼聲,於是收斂臉上凶氣,裝出難得的「笑面虎」,用和藹親切的語氣說:「各位鄉親父老兄弟姐妹,既然大家都保持沉默,那就表示一致支持我繼續擔任山大王,我會加倍努力為大家創造幸福。」
  想不到,連森林裡的「民主」也有假象,充斥著「霸權」的氛圍。老虎的淫威,百獸敢怒不聽言,承受他的威勢,連哼都不敢哼一聲。山大王假借民主,控馭百獸,益顯唯我獨尊,權慾高漲的霸權心態。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張飛打岳飛 打得滿天飛

張飛打岳飛 打得滿天飛

  「正當防衛」在法理上站得住腳,但是「防衛過當」就於法難容。尋求保護應拿捏分寸,否則會弄巧成拙。
  女作家「杏林子」引喻「刺蝟」,非常生動。
  聽說,「蝟」在很早很早以前,身上不長刺。但是因為牠的體軀小,溫和又膽怯,因此成了其他動物欺負的對象。
  蝟自覺經常連性命都感受到威脅,於是向造物主哭訴:我既沒有犀牛堅厚的外皮,也沒有獅子老虎銳利的爪牙;既不像兔子耳朵靈敏,更沒有羚羊飛躍的四肢。在這樣一個強敵環伺的環境哩,我一點抵抗的能力都沒有,您叫我怎麼生存?
  造物主聽完蝟的陳述,很同情牠的際遇。於是,給了蝟一件「刺衣」,加在身上。從此之後,每當有強敵接近時,刺蝟就弓起身子、豎起牠一身的尖刺。因為尖刺鋒利如刀,不要說一般動物,甚至連獅子老虎都怕牠三分。
  刺蝟得意萬分,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讓人害怕的一天。
  就這樣,刺蝟的敵人漸漸沒有了;可是,連朋友也「敬而遠之」了。刺蝟孤單難耐,忍不住又去向造物主埋怨說:「都是您,幫我穿上這身怪刺,害得我現在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造物主失笑而言:「孩子,我造刺給你,是讓你在必要時防禦敵人的攻擊,可沒叫你一天到晚豎著去刺傷別人啊!」
  「被動防衛」和「主動攻擊」是截然不同的。防衛過當雖然保護到自己,卻阻隔了和他人的交流,孤立了自己。
  現代小孩被稱為「草莓族」,是溫室裡長大的「蛋殼族」,在父母過度呵護下,禁不起風吹雨打,以後恐難成就大事。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刀要石磨 人要事磨

刀要石磨 人要事磨

  七星潭海邊,到處佈滿大大小小的鵝卵石。
  在一個月夜裡,一灘的鵝卵石難得相聚在一塊,久別重逢,閒話當年。
  其中一個大石頭對小圓石感概地說:「想當年我們從奇萊山下山的時候,都是有稜有角;可是,經過不知多少時日,我們都磨成了這副樣子。海水的威力實在驚人!」
  海水聽到石頭的對話,很不以為然的說:「事實並非如此!你們今天會變成圓滑的鵝卵石,是因為你們從山上吊落到溪谷裡,流經幾條滾滾溪河,才回到太平洋裡。這一路上,你們彼此不斷碰撞摩擦,才把各自身上的稜角統統磨圓。」
  俗話說:「刀要石磨,人要事磨。」刀不磨不快,人不磨不懂事。
  「磨練」對於石頭、刀子,乃至於人,都是必要的過程。
  人一生下來就跟山上的石頭一樣,崢嶸峻峭,有稜有角。年事稍長,進入社會洪流,滿懷憧憬,容易憤世嫉俗,動不動就與人發生摩擦,滋生衝突。
  最少要等到中年以後,秋收冬藏,回首來時路,才領略出衝突摩擦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因此開始收歛鋒芒,和環境與事實妥協,以更圓滑的態度處世。年少的輕狂和英氣銳志,在這個時候幾乎被消磨殆盡。
  一個人有雄心壯志,想要創造一番大作為,應該是值得嘉許的;但是,對於「磨練」這一難關,就必須有勇氣接受挑戰。唯有通過層層試煉,才能造就出一個通達明理、處世圓融,而且具有百折不撓精神與毅力的人。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老虎不發威成病貓

老虎不發威成病貓

  鞭炮是一種極具威力的爆裂物,沒有人敢輕易去惹它。鞭炮自以為得意,覺得不表現厲害一點,就會有人動它一根汗毛。
  火柴頗不以為然,認為大家不去碰鞭炮,那是因為惹不起,是敬而遠之,而不是心悅誠服愛護它。其實,大家都知道鞭炮的弱點,點火就著,一觸即發;而且,一聲震響之後,只落得自己粉身碎骨。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最會變。
  以前是校長管老師,老師管學生;現在則是校長怕老師,老師怕學生。「教評會」太強勢,校長寶座如若針氈;「火爆浪子」的學生,一旦「一皮天下無難事」,老師罵不得,更是動不得,否則要是學生火氣像鞭炮爆裂開來,老師還得「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免得犯天下天條大罪。
  部屬與長官的臣君倫理,已然蕩然無存。不聽指揮,屢見不鮮;以下犯上,更是時有所聞。做官的為保「官運」,對底下愛「搞怪」的人,多所縱容隱忍,以免引火上身。以致讓調皮搗蛋,愛惹是生非的人,自以為長官都敬畏他三分,有恃無恐,為所欲為,令好人避之唯恐不及。
  不但如此,更有一些地方長官,以「諸侯」割據自封,動不動就炮打中央,似乎老虎不發威,就怕會被人當作是病貓。一身的霸氣,滿臉的蕭瑟,心中早已忘了「夜郎自大」。
  有理不在話大,強勢也非必要聲色俱厲。有硬底子,還得有軟實力,響鼓不用重捶。鞭炮性格,殊不足取。揚長補短,避虛就實,進退有節,正言實語,言行如一,自得政聲。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只怕烏龜打官話

只怕烏龜打官話

  佛看人好笑,人看佛又何嘗不有趣?
  據說:佛祖有一次在佛堂講經時,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眾和尚尼姑和善男信女的「長壽」祝願聲此起彼落,鬧得佛堂大亂。後來,經佛祖阻止才平息。
  不久,又有一位來聽道的居士也打了一個噴嚏,竟然沒有人感應聲,讓這位居士覺得忿忿不平。同樣是打噴嚏,為什麼佛祖有「長壽」祝願聲,而他打噴嚏卻得不到別人的關心與祝願?於是大發牢騷,嘲諷比丘大小眼。佛祖看在眼裡,出面主持公道,認為居士打噴嚏也應該一視同仁,享受「長壽」的祝願。
  從此之後,民間就有了一種習俗,不論大人小孩,只要打噴嚏,都會有人祝願:「長命百歲!」
  「老學庵筆記」也有段記載:
  僧人「行持」佛行高深,是寧波「雪竇寺」祝持,該寺與天童寺、阿育王四均為當地名剎。
  有一天,三寺住持一同謁見新任太守。太守問各寺有多少僧人?阿育王寺住持搶先說有一二○○人,天童寺住持不甘示弱說有一五○○人,唯獨雪竇寺住持含蓄答稱一百二十人。太守有點訝異問道:「你們三座寺院的規模和名氣都不相上下,為何和尚的人數會相差那麼多?」雪竇寺的住持和和尚雙手合十向太守行了一個佛禮說:「我說的是實際人數。」太守聽了,撫掌而笑。
  和尚與人對話常說:「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誰知道前兩位道行高深的高僧也會說出「騙人頭」的話來!
  有些當官的人亦復如此!滿口大話,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烏龜打官話。說的比做的多,「政聲」與「政績」不成正比,卻奢望民眾的「祝願」與騙掌聲。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
  中國舊時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價值唯有「功名」二字;現代民主社會,有理想抱負的人,靠選舉做官,求的也是「功名」而已。
  連「岳飛」這樣的忠臣名將也說:「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未考取功名時,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直至頭童齒豁而不改轍;既中之後,則思步步高升,不思回頭是岸。
  唐憲宗時人「杜佑」官拜「司徒」(主管禮教,大約是現在的教育部長或文化部長),年過七十還不想告老還鄉,朝野多有私議。詩人「白居易」作諷諭詩:「誰不愛富貴,誰不戀君恩。年高須告老,名遂合退身。」為此,名詩人,也是杜佑的孫子「杜牧」對白居易很不諒解。
  一部中國史,這樣的戀權位悲喜劇不知演過多少回。直到現在,花錢選舉買官,有人「發」了,也有人潦倒退場。
  其實,無論古今,在不在位實在關係重大。一朝得勢,炙手可熱,萬人仰其鼻息,不但對人頤指氣使,家人親信也同霑雨露。但是,一旦人去名空,門前冷落鞍馬稀,親信鳥獸散,連家人也無恩蔭可蔽,晚景多淒涼。
  「功名」兩字實在太吸引人了,有了一官半職,神氣活現:一旦退了下來,日子變寂寞了,心理失去平衡,人生也變成黑白,加速老化,一日如隔三秋,「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
  所以,儘管才非所用,不得其志;甚至有人站住茅坑,年老還不致仕退隱。「下野」總是「心不甘,情不願。」
  馬路消息說:這個月廿七日有重要訊息。大家猜想:總不會關係「功名」吧!

2012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當心末梢神經麻痺

當心末梢神經麻痺

  做官的要「政聲」虛名,營商的要「贏利」實惠,眾所皆知。但是,不論當官經商,一旦失去了「實權」,一切免談。
  有兩隻狐貍約獅子去打獵,大家事先談好獵物平均分配。獅子和狐貍合作捕獵,彼此心底各有盤算。
  獅子心想:狐狸聰明,很快就會找到獵物。而狐狸也拿定主意:獅子尖牙利嘴,只要有獵物目標出現,動一下腦筋,慫恿獅子出手,必然無往不利。
  於是,雙方爽快答應合作。
  可是,畢竟狐狸比較聰明精靈,剛開始連一個目標沒出現。兩隻狐貍開始設計要整獅子,對獅子埋怨說:「都是因為你長得太兇猛,把那些小動物都給嚇跑了。」兩隻狐貍交換了一下眼神,其中一隻說:「只要把你的外表稍微裝扮一下,也許就不會把牠們嚇跑。」獅子愉快地答應配合。
  狐狸先拿來剪刀,把獅子頭上的毛全部剪掉,果然和藹多了。接著又修剪獅子尖利的腳趾頭,獅子覺得變漂亮了。「把嘴巴張開!」一隻狐狸說:「你的牙齒太鋒利了,看了就害怕。」另一隻狐貍很快拿出剉刀,把獅牙磨平。
  不消一個鐘頭,獅子果然改頭換面,全面「改造」完成。
  接著,牠們又走進森林深處,突然一群狐貍迎面而來,狐群一擁而上,開始攻擊獅子,獅子這才發現自己的尖牙利爪根本就派不上用場了,牠的威猛早已被狐狸「玩」夠了。
  這隻被狐狸奪去「實權」的獅子,絕沒想到自己會敗在小狐貍的手上。獅子的威權被一點一點地削弱,甚至完全被解除武裝,竟然毫無警覺。官做得再大,事業經營的再成功,一旦被「架空」,要恨、要悔都已經於事無補了。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看清楚心眼曲線

看清楚心眼曲線

  西哲說:「不管道德或幾何,都是直線最短。」幾何學上,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人與人的相處,拐彎抹角只會令人捉摸不定,相互猜疑,所以「正直」是道德的積極意涵。
  「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世路崎嶇,人心巧詐,是我們普遍的認知。因為,人類一臉忠厚,滿心自私,總是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常常表現出「心眼曲線」,把人際關係原本「正直」的定位,拉德歪七扭八,糾結纏繞,讓人治絲益棼。
  唐玄宗奸相「李林甫」工於心計,表面上對人客氣友善,但內心卻心狠手辣,陰險狡猾,害人無數。時人早都看穿他的真面目,批評這個人「口有蜜,腹有劍。」近代的心理學家形容口蜜腹劍的人較「道德曲線專家」。
  另外一位官拜中書侍郎的「李義府」,平日言行舉止溫馴多禮,笑口常開,大家都被他外表的假象矇混了,而不知這個人私底下奸狠狡詐,吃肉不吐骨頭。可是,紙包不住火,日久見人心,最後還是博得了「笑中有刀」的惡名。社會心理學家把這類笑裡藏刀的人物,說成是「人品曲線專家」。
  在當今功利社會,到處充斥「道德曲線專家」和「人品曲線專家」,將人際關係弄得錯綜複雜,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似乎「心眼曲線」越理越亂。
  尤其是一些領導人,逢人眉開眼笑,說起話來溫文有禮,滿口仁義道德;背地裡卻是一心污黑,爭名奪利,浮誇功勳,毀人不倦,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以後將會如何被社會定位?大家走著瞧!

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

禍起蕭牆 自亂陣腳

禍起蕭牆 自亂陣腳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民間傳頌千年。
  戰國時代,趙國就要舉兵攻打燕國,主張六國「合縱」拒秦的外交家「蘇秦」代表燕國去遊說趙惠王,說了一段經歷:
  這次到趙國,路過「易水」,看到一隻蚌在河邊張開蚌殼曬太陽,可巧有一隻鷸鳥飛撲過來,一口叼住蚌肉。蚌於是緊閉蚌殼,夾住了鷸嘴,雙方還你一句我一句的對罵了起來。
  鷸鳥說:叼住你,不放你下水,就會有死蚌。蚌也以牙還牙回罵:夾住你的嘴巴,你飛不上天,就會有死鷸。
  雙方死纏爛鬥,互不退讓,結果來了一位漁翁,順手把他們捉回家下鍋。
  在「戰國策」裡同樣有「田父擅功」的故事,具異曲同工之妙:
  話說齊國打算攻打魏國,齊國滑稽善辯家「淳于髠」向齊威王勸退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而「東郭逡」是海內最狡猾的兔子。有一天,快狗追逐狡兔,繞著山追了三圈,還翻越五座山嶺,結果狡兔精疲力竭,不支倒地;而快狗也體力消耗殆盡,奄奄一息,累死在兔旁。一位農夫剛巧路過,不費吹噓之力,不勞而獲帶回家烹煮,吃了一頓飽。
  這兩個故事,似乎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國民黨近日的內訌,正有人看熱鬧,巴不得越鬧越大,最好是兩敗俱傷,以便「漁翁得利」、「田父擅功」。
  馬主席和連前主席芥蒂甚深,其來有自。連戰兩次大選落敗,有意連任黨主席,卻都因馬英九出手而功敗垂成;而連勝文「誤殺」事件,迄今不明不白,交代不清;前幾天連勝文暗諷馬英九「丐幫」,更引發馬營強力回擊。
  權力之爭走到這地步,讓很多人為國民黨的後路,著實捏一把冷汗。

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

韓信的十罪三愚

韓信的十罪三愚

  一般來說,直路近,彎路遠;但是,在戰略上卻可能相反。孫子兵法就有「以迂為直」的說法。
  登山的朋友,也都認為要登峰攻頂,最省時又省力的方法,便是走迂迴路線。
  要說服人,竹筒裡倒豆子,直來直去,可能難以奏效;轉個彎子,變個說法,往往容易被對方接受。
  漢初三傑的「蕭何」輔佐高祖定天下,從而謀害建國有功的「韓信」。為了清理門戶,蕭何又抓來「蒯通」問罪,要定他夥同韓信謀反的叛逆之罪。
  蒯通為了駁倒蕭何的誣陷,即採「以迂為直」的說服術,表面順著蕭何的意思,附和數落韓信的「十罪」和「三愚」:
  他指韓信的「十罪」是:一不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二不該擊殺章邯等三秦王,取得關中之地;三不該涉西河,擄魏王豹;四不該渡井陘,殺陳餘並趙王歇;五不該擒夏悅、斬張同;六不該襲破齊歷下軍,擊走田橫;七不該夜堰淮河,斬周蘭、龍且二將;八不該廣武山小會戰;九不該九里小埋伏;十不該追項羽陰陵道上,逼他烏江自刎。
  他還說韓信有「三愚」:
  韓信收燕趙,破三齊,有精兵四十萬,那時不反,如今才反,是一愚也;漢王駕出成皋,韓信在修武,統大將二百餘員,精兵八十萬,那時不反,如今乃反,二愚也;韓信九里山前大會戰,兵權百萬,那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
  蒯通明是說最,暗裡擺功;明是說愚,暗裡表忠。機智言辭,以迂為直,深獲群臣感動與同情,不但為自己脫罪,也幫韓信維護清白。

南北二路 黑白兩道

南北二路 黑白兩道

  最近,國民黨馬主席因用人「小圈圈」,在上週六召開的三中全會遭黨內大老質疑,當時馬主席並未正面回應,卻在會後用新聞稿反駁澄清,致引發譁然。
  馬英九有政治潔癖,他身邊的人,不是博士,就是教授,根本容不下三教九流,「不食人間煙火」勢所必然。「會讀書不如會做事,會做事不如會做人」,指的就是他這種人。
  不會做人,是形容一個人「不上道」,被稱為「學者」的讀書人,就常犯了這個毛病。他們只會走大馬路,卻不懂繞彎道、抄捷徑的便宜行事。
  讀書人只知理論,書看得多,所以容易有優越感,自覺對所有事務可以洞察,能夠全然瞭解,因此說起話來,一就是一,不打折扣。而視社會上凡夫俗子,皆為不懂事的學生輩,很少尊重這些人的「社會經驗」。
  眾人都深深了解:「知識」和「常識」根本是兩碼事。有知識,不等同有常識;而有常識的人,也未必盡然是有知識的人。
  學問淵博,是「知」;社會經驗豐富,在不同行業中出人頭地,是靠經驗累積起來,是「行」而得之。唯有「知」與「行」相輔相成,對社會人群才能做出具體貢獻。
  我們通常說一個人是「井底之蛙」,指那個人見識不廣,說得再清楚一點,是批評一個人不上道,沒有社會經驗。
  「不要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特別是做為領導人的公眾人物,如果走不進大眾社會傾聽心聲,成天將自己關在象牙塔當「宅男」,只接近「君子」,而漠視百姓「小人」的觀感,可能離民心越來越遠。
  官大,學問未必也大。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當機立斷;或者不把大眾心聲當一回事,缺少「有者改之,無則嘉勉」的雅量,也許成為馬英九的致命傷。

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

都是我的錯

都是我的錯

  「認錯未必就是輸」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處世名言。
  山上有兩間寺廟,東邊禪寺裡的和尚,一團和氣,個個笑容滿面,相處和睦;可是,西邊道觀裡的修行道士,卻經常發生爭執,互相敵視,甚至有人搞小圈圈,不相往來。
  西邊道觀的長老,大惑不解,終於有一天到東邊禪寺去請教住持: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禪寺住持笑答:「因為我們常做錯事!」
  道觀長老正感疑惑時,正巧瞧見一名和尚匆匆從外面快速走進佛堂,不慎滑了一跤,正在拖拭地板的小和尚立刻放下拖把,跑過去扶他起身,輕聲細語地說:「都是我的錯,沒有把地面擦乾。」站在門口的和尚也懊惱搶著說:「都是我的錯,沒有提醒你佛堂正在拖洗地板。」
  被扶起的和尚則愧疚自責的說:「阿彌陀佛,這全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不小心才跌了一跤,害得你們為我操心。」
  前來請教的道長,看了這一幕,心領神會找到答案。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或工作職場,當人際關係危機發生時,應謹記五個設想:(一)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比表面還更糟。(二)紙包不住火,事實真相終會水落石出。(三)化解危機的過程,會棘手又費時。(四)幾乎每一次危機都要見血才會收場。(五)善用危機處理的價值,借鏡改正,大家才會更加茁壯幸福。
  世界上一定有危機,人際關係的摩擦也是無可避免。
  人與人之爭,事實上未必像房子失火那麼可怕,逃生無門。只要隨時記住:「都是我的錯!」火舌就易熄滅。一切塵埃落定,你會發現: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