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打破禪讓的迷思

打破禪讓的迷思

  堯把帝位傳給舜,舜又傳位給禹,在中國歷史上美其名為「禪讓政治」,形容將權力「和平」移轉給「賢人」。
  其實,禪讓政治真的是和平讓賢,沒有暴力殘忍嗎?
  據古籍記載,西元281年,即西晉太康二年,在河南衛輝市西南的「汲郡」有人盜挖魏國古墓,發現了一本對後世學術史有重大影響的「汲塚書」,經西晉學者從這批竹簡整理出來的著作叫「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古代唯一未被秦始皇焚書和儒家篡改的編年體通史。其記載清楚寫著:
  「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因堯,複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舜篡堯位,立丹朱城,俄又奪之。」
  意思是說:舜發動政變,囚禁了帝堯和太子丹朱,奪取了帝位。可見,堯舜移轉權力,不是讓,而是奪!
  透過「尚書」的正統文字,我們依稀看到禪讓過程的殘酷血腥和恐怖:舜登上帝位後,就迫不及待誅殺前朝重臣,實施白色恐怖,嚇阻異議人士。
  然而,數十年後,舜又重踏堯的命運的後路,被大禹所取代。史載:「舜去南方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就地為陵。」臨終時只有娥皇、女英兩位美人為他哭陵。到「南方巡狩」透著蹊蹺:當時的南方,並非今日江南的煙柳繁華,而是一片蠻荒,「南巡」其實就是「政治流放」。而兩位遺孀哭陵,血濺青竹,灑淚成斑,恐怕也不是悲傷思念,而是擔心慘遭報復,被趕盡殺絕。
  「禪讓」是被歷史神化的政治謊言。有那位政治人物樂見接棒的人,他的功勳蓋過自己的「光環」?誰還有這種雅量呢!

0 意見:

張貼留言